※ 当前位置:主页 > 尼泊尔佛教 >

源远流长的尼泊尔佛教

发布者:中华寺



   

    尼泊尔是佛教最早流行的地区之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即诞生于迦毗罗卫的蓝毗尼(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附近的洛明达)。

 

    相传在公元前520年左右,释迦牟尼曾率领弟子在尼泊尔谷地传播佛法。公元前265年,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曾带他的女儿恰鲁玛蒂到蓝毗尼园朝拜,并树立“尼加里瓦”石柱,并在帕坦城修建了“毕波罗瓦”佛塔。他把女儿嫁给了当地王族中一个名叫提婆波罗的人。恰鲁玛蒂在尼泊尔修建了一座以她自己名字命名的寺院。此外,还派印度僧人末示摩和迦萨帕嘎陀等人去尼泊尔宣传佛法。梨车毗王朝建立后,尼泊尔一直是佛教徒朝圣的中心。在公元后的最初几个世纪中,一直盛行佛教说一切有部。大乘佛教兴起后,瑜伽行派的理论奠基人世亲到过尼泊尔并在那里传播佛法。

 

    公元5世纪,梨车毗王朝摩纳提婆统治时期,印度教在尼泊尔得到了发展,摩纳提婆虽然是一个毗湿奴的崇信者,但也尊重佛教,在各地修建了一些佛寺和佛塔。中国高僧法显曾在405年去迎毗罗卫瞻仰佛陀出生地,并将所见记录在《佛国记》中。与法显访尼的同时,尼泊尔的一位出身于佛陀同族的僧人佛陀跋陀罗应中国僧人智严的邀请,大约于东晋义熙二年(406)到达中国长安弘传禅学。他译出《华严经》、《摩诃僧祗律》等15部,l17卷。从佛陀跋陀罗的译经中可证当时大乘佛教根本教理之一的菩萨行在尼泊尔已很流行。

 

    尼泊尔佛教在梨车毗王朝盎输伐摩王的支持下取得了显著进展。兴建的一些巨大的佛教建筑,当时出使尼泊尔的中国使节王玄策曾备加赞赏。盎输伐摩王把他的女儿尺尊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她赴藏时携去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和其他佛教文物,从此沟通了从印度经加德满都、拉萨到长安的通道。从这个时候起,藏地开始了翻译梵文佛经的工作,参与翻译的有尼泊尔的尸罗曼殊、香达等。唐贞观七年(633),中国高僧玄奘瞻拜了迦毗罗卫和腊伐尼林。新罗僧人慧超距玄奘访尼90年后也到过迦毗罗卫。据同时代的湿婆提婆二世在725和749年所立的碑铭中记载,湿婆提婆曾兴建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佛寺——湿婆提婆寺,并在寺中创立了雅利安比丘僧伽。碑铭中还提到当时的其他著名寺院如曼纳提婆寺、仰罗啒哩伽寺、阎摩寺等。这些寺院是尼泊尔佛教活动的中心并与中国藏地和其他北传佛教国家有着宗教上的联系。在这个时期,中国僧人玄照、道希、道方、道生、末底僧诃、玄会、悟空,新罗僧人玄太、玄恪等在往返印度时都路经尼泊尔;道生、末底僧诃和玄会死于尼泊尔。在梨车毗几个后王统治时期,佛教与印度数和睦共处,并行不悖。

 

    公元1l世纪后,尼泊尔在佛学理论方面有新的建树,逐渐形成了四个哲学派别及其分支:1、斯伐跋维迦(自性派),强调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有其自性这种自性有时表现为展开的,有时表现为非展开或潜在的;2、阿尸伐哩迦(自在天派)。3、伽尔弥迦(业因派),主张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由于无明所作的努力;4、耶多哩伽(修行派),相信人们智慧的力量和自由意志。这些哲学思潮明显地是在印度影响下,继承了西藏和印度的佛学思想而创立的。

 

    目前印度教虽然是尼泊尔的国教,但政府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近几十年来,除传统的佛教得以继续发展外,又引入了南传佛教。1944年尼泊尔僧人达摩罗迦、甘露喜和释迦难陀在印度鹿野苑和加德满都的舍利伽寺创建了佛教复兴会,专门从事南方上座部的宣传工作,在尼泊尔新建南传形式的楞枷寺,翻译和出版了一些巴利语佛经和研究著作。1954年,尼泊尔佛教代表团参加了在缅甸召开的第六次佛教结集。最近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从事佛陀诞生地蓝毗尼园的修复工作。

 

    根据20世纪80年代初的统计,尼泊尔有佛教徒867000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1%,大都集中于尼泊尔的东北部和中部,东北山区的佛教徒大部分信奉藏传佛教。由于和中国西藏的宗教联系十分密切,1956年中尼两国政府曾签订协定,为两国佛教徒往来和朝圣提供了方便。

备案号:琼ICP备07002748号
copyright © 2014 www.ChineseTemple.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