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新闻 > 最新佛讯 >

生活禅夏令营二十届纪念大会在石家庄人民会堂举行(3)

发布者:中华寺





 

  


 
 生活禅夏令营已经成功举办了二十届,现在已成为中国大陆青年佛子学习佛法、体验佛法的理想去所,成为中国大陆佛教界一个知名度比较高的弘法品牌。


    参加夏令营活动的营员一般年龄都在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每届人数都控制在二百五十人左右。在七天的寺院生活中,针对青年人的心理特征,柏林禅寺常住为他们精心安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佛学讲座、早晚课诵、学唱佛教歌曲、出坡、普茶、坐禅、行脚、传灯等。


    活禅夏令营每年围绕一个不同的主题,如“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生活在分享的世界里”、“生活在奉献的世界里”、“生活在结缘的世界里”。今年第二十届夏令营的主题是“自净其意”。夏令营中的佛学讲座主要是围绕这些主题而展开。应邀前来给营员们作佛学讲座的老师,既有德高望重的出家人,也有在家学佛的社会各界名流。他们的讲座都各具特色,既有理论,又有个人亲身体验,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内容生动活泼,深受营员们的欢迎。


    针对营员学佛的实际情况,柏林禅寺特地为营员们编写了一本与寺院传统功课不同的早晚课本,叫《生活禅日课》,早课主要念诵《普贤菩萨行愿品》、三祖的《信心铭》、《怡山和尚发愿文》,晚课主要念诵《金刚经》、《心经》和《永嘉大师证道歌》。这些课诵,以帮助营员树立正知正见、发菩提心为主。通过十多年的试用,广大营员对这个功课本评价很高,认为受用很大。

 
    为了激发营员们对佛教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柏林禅寺每届夏令营都要举办传灯法座。传灯法座将赞佛、供灯、忏悔和发愿等环节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在夜空下,营员们手捧蜡烛,伴随着充满感情的佛号声,形成了一个流动的灯的海洋。这一活动既有神圣的宗教性,又有极高的艺术性。每年的传灯法座场面都非常宏大、庄严、感人,将夏令营活动推向高潮。在佛教里,“灯”通常被用来比喻佛的智慧和真理的光明;传灯,象征着将佛的智慧和真理的光明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传递给每一个人。传灯,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情,是一种使命的嘱托,是一种责任与承担。夏令营举办传灯法会的目的,就是要点燃每一位信众内心的智慧之灯,激发他们续佛慧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佛法的真理之光永照世间。
 

    为了帮助营员们更好地体会在生活中修行,柏林禅寺每天为营员们安排了出坡活动,主要是拔草和打扫卫生,同时还安排他们每天轮流行堂、洗碗、择菜。通过这些活动的精心安排和适当的讲解,让营员们学会安住当下,正念地生活,从中体验“奉献”的快乐。


    为了丰富营员们的生活,柏林禅寺还特意邀请一些素养深厚的作曲家,创作了一批旋律动人、意境悠远的佛教歌曲,并配上优美的歌词,将佛法的精神融入其中,在夏令营期间供营员们演唱。除传统的《三宝歌》之外,如《楞严一笑》、《从心开始》、《六字吉祥颂》、《寒山僧踪》、《丛林之歌》、《生活禅曲》等,这些都是夏令营期间营员们所喜闻乐唱的歌曲,其中,《楞严一笑》、《六字吉祥颂》等歌曲现已流传到社会上。


    柏林禅寺是赵州茶的故乡,为了弘扬赵州和尚“禅茶一味”的思想,柏林禅寺每届夏令营都要举行普茶活动。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完善,普茶活动由单纯的喝茶、交谈,逐渐演变成一整套由供茶、品茶、闻钟、静坐、交谈等多个细节构成的比较成熟的法事仪式。通过这种仪式,营员们可以从平常的味茶活动中,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正清和雅”之精神。


    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探索和总结,柏林禅寺在夏令营活动中,创造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活动形式,既富有生活气息,同时又饱和着佛教的精神和神圣,充分调动了每一位营员的参与意识,效果非常好。这些活动安排,为营员们营造了一种清净、轻松的生活氛围。在这种全新的氛围中,营员们慢慢地认识到佛法的博大精深,并开始自觉寻求心灵深处被尘封已久的真善美。


    生活禅夏令营活动,在中国大陆,是一个开创性的举措,能够走到今天,非常不容易。在2006年的生活禅夏令营开幕式上,净慧老和尚曾经回顾道:


    1993 年,在这座有着 1700 多年历史的燕赵古刹的一个临时搭盖的类似工棚的空间里,我们举办了第一届生活禅夏令营。在当时来说,大陆佛教界办夏令营是件新鲜事物,作为禅宗道场的柏林禅寺提出了“生活禅”的修行理念,更是一件新鲜事物。我们尊敬的赵朴老不但赐“生活禅夏令营”墨宝,还特派当时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的吴立民先生莅会致祝贺辞,对河北佛协和柏林禅寺举办生活禅夏令营活动表示支持和肯定。中共河北省委统战部和省民宗厅对省佛协提出举办生活禅夏令营活动的做法,从一开始就是积极支持的,并给予了许多具体的指导。石家庄市和赵县的有关部门对我们举办生活禅夏令营同样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就这样,生活禅夏令营连续举办十四届,参加过这一活动的人员达 4000 多人次,有近百位法师、学者莅临授课。


    通过十四年的努力,生活禅夏令营这一活动,逐步成为向海内外宣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爱国爱教思想的一个窗口,逐步成为贯彻中国佛协倡导的人间佛教积极进取精神的一个阵地,逐步成为充实和完善生活禅修行理念的一种模式。十四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宗旨,积极探索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教义教规上的契入点,这是时代的要求和佛教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净化人心、祥和社会为指归的生活禅理念的推行,就是我们对上述要求和需要的一种真诚的回应。


    经过净慧老和尚二十年的不懈倡导,这种弘法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内外人士的认同,为中国佛教的未来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在净慧法师所倡导的“生活禅夏令营”的影响下,现在全国各地,有很多佛教团体,都纷纷效法这一形式,利用暑期,为青年佛子,开办不同形式的夏令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得教内外人士的充分肯定。


    北京大学的楼宇烈教授讲:净慧老和尚是现在佛教界的领军人物,是法门龙象,也是一位很有学问的高僧。他提出的“生活禅”的理念非常重要。因为佛教最终应该落实到生活中去,而且这也是契合佛教的根本宗旨,生活禅是佛教的契理和契机。生活禅的宗旨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是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所在。智慧就是要我们觉悟人生,慈悲就是要我们奉献人生,所以这个诠释既符合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又符合我们时代的要求和精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了把修行奉做生活,净慧老和尚又提出了“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这是对修行者一个很好的引导。我们应当很好地纪念净慧长老,把“生活禅”的理念很好地坚持下去,而且还要把它不断地发扬光大。


    中国人民大学的方立天教授讲:净慧法师是“生活禅”的首创者。法师于1991年提出了生活禅的理念,并伴随着相应的修持实践,不断地就生活禅的界说、宗旨、内涵和修持方法等阐发论说,形成了一个系统,一个体系。这是中国禅宗史上的一个重要创造,对当代人们调整身心关系、平衡心态、提升人文素质、提高生活价值,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佛教“生活禅夏令营”是净慧法师首创精神的另一光彩耀眼的亮点。法师于1993年始在河北赵县柏林禅寺创立“生活禅夏令营”,迄今已相继举办了19届,这为知识青年了解佛教文化和佛教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社会提供了富有生命力的崭新平台。如今佛教夏令营日益普及,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作用,净慧法师的开拓之举,功不可没。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杨曾文教授讲:净慧长老大力倡导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为宗旨的“生活禅”,受到广大信众的普遍欢迎,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近年学术界也对这种适应时代和民众需要的“生活禅”予以广泛关注,已有很多以“生活禅”为主题的研究文章发表。现在中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时期,举国上下为提前建成国富民强的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而努力奋斗。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使中国佛教适应时代和民众的需要继续存在和发展?是佛教界和学术界必须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继赵朴初前会长之后,包括净慧长老在内的很多高僧大德已经做出重要贡献,提出很多富有价值的实践方案。他们的经验、倡导的人间佛教以及生活禅的主张,是后世应当继承和进一步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观看短片结束后,全体与会者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讲话。传印长老不辞辛苦,以八十五岁高龄,冒着酷暑,前来参加这一活动,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净慧老和尚所倡导的生活禅夏令营这一弘法形式的认同。在致辞中,长老对生活禅夏令营作出了高度的评介。他说:


    为了践行、弘扬“生活禅”理念,探索契理契机的佛教弘法方式,长老于1993年夏季在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发起举办了首届生活禅夏令营。这一举措,开风气之先,成为大陆佛教界探索新型弘法模式的典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生活禅夏令营是弘扬和践行生活禅理念、落实人间佛教的重要方式。是当代中国大陆佛教界弘法利生、服务社会的一种有效形式。在生活禅夏令营的影响下,中国大陆不同主题、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佛教夏令营活动蔚然成风,为探索当代中国佛教契理契机的弘法方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二十年来,生活禅夏令营为引导青年学子心向三宝、常随佛学,为佛教界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探索传统的佛教禅学利益当代社会的有效途径,为弘扬优秀的禅文化,发扬佛教优良传统,践行人间佛教思想,贡献良多,功德无量,不仅在青年学子中深受喜爱,而且获得党和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赞誉。


    生活禅夏令营不仅在教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肯定和高度赞誉。继传印长老之后,河北省民宗厅副厅长崔晓辉先生在致辞中讲:生活禅夏令营的连续举办,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并得到了不少热心专家教授的支持。应邀前来出席本次大会的学者代表有:北京大学的楼宇烈教授、李四龙教授,复旦大学的王雷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魏德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黄夏年教授、王志远教授,香港大学教授净因法师,北京大学教授湛如法师,台湾的游祥洲教授,日本东国女子大学的何燕生教授,等等。楼宇烈教授作为学者代表,在发言中指出。

备案号:琼ICP备07002748号
copyright © 2014 www.ChineseTemple.org ,All Rights Reserved